2011年3月29日,對于油用牡丹來說,具有跨時代的歷史意義。原衛生部正式批準牡丹籽油作為新資源食品,意味著牡丹籽油可以進行批量化生產,成為我國食品油領域的一名“新軍”,開始走上餐桌調劑改善人們的生活。
有關專家預言,油用牡丹將會繼油茶大發展之后,成為我國經濟領域又一冉冉升起的朝陽產業。
油用牡丹每年10月栽植,兩年生苗第二年開花,第三年結果,每畝可產花瓣500公斤、花粉5公斤、產籽200公斤,每畝年產值可達5800元。除去種苗、人工、肥料和農藥等投入,牡丹每畝年收益可穩定在4000元左右,效益明顯高于種植其它農作物。
此外,牡丹老化后(約40年),挖取根皮藥用,每畝可收獲丹皮500公斤,價值2.5萬元。當前牡丹實用油市場價每公斤高達500元,牡丹精油每公斤更是高達8000元,加工升值潛力更大。
尤為重要的是,我國雖為農林大國,但食用植物油的供給缺口很大,主要依賴進口。牡丹籽油的大量生產,為穩定食用植物油的供應、減少對外依賴、保障我國油類食品安全提供了保證,也為我國食用油的“木本化”開辟了新途徑。
油用牡丹生態效果也十分明顯。牡丹一般栽后2年-3年育碧成才,具有增加植被覆蓋度、綠化美化環境以及保持水土、調節氣候的作用。與其他喬灌木樹種配套種植,能夠迅速形成穩定的立體生態系統,在石漠化地區治理和恢復生態的效果更為顯著。